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番外篇-期中

當初會創這個部落格
竟然是為了課業需要
所以開始了這個部落格的旅程
但經過了這幾週的嘗試
及幾週的PO文
發現到這個部落格有趣的一面
而關於這個部落格
我想我還是維持初衷
寫些有關自行車的相關知識等等的文章
雖然沒有擁有豐富的知識
也沒有很多的經驗
要多用點心才行
為這個部落格劃下漂亮的樂章
想想這幾週
本以為是個簡簡單單的作業
經營一個部落格有什麼難的

真的蠻難的說
想要好好經營的話
要找資料
要吸收
然後才能發文章
每次都導致我想半途而廢
但不認真哪來的成果
這部落格還不是很成熟
雖然有辛苦的一面
相對的背後的成果也是很棒的
你說是吧
咍哈哈
目前經營狀況
篇數還好
只有短短的8篇
雖然有點不好意思
但還是自吹自擂一下
這幾篇來看
我推薦大家
可以看看品牌的故事這2篇
羅馬非一日造成
想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這2句話好像很多餘
算了
回到重點
看看別人的經營模式
看看別人對自己品牌的用心程度
也看看別人對自己所擁有的熱誠
這些大家都了解
但能做到的

你知道的
就像有人云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
"世界就會多了50%的偉人"
所以呢
希望大家看了其他人的經營理念
其他人的故事後
可以有一些想法
以及啟發
然後
再出發吧
哈哈哈
噗嗤

義大利貴族DE ROSA

義大利的自行車
為什麼都很有名呢
我想是因為
他們對這個產業的堅持
以及對品質的要求
所以義大利的品牌在全球中
擁有廣大的車迷
今天
來介紹我認為很漂亮的自行車品牌
DE ROSA
自1953年以來
在義大利米蘭的工作室有一群專注完美的工匠
以充滿藝術的手工
讓心形"商標"
在自行車的領域中成為質量保證品牌
以極致「純種跑車」造車工藝精神
De Rosa始終以變得更好
更美
更經得起考驗的堅持
創造出類拔萃的造車哲學
演繹成無懈可擊的公路美感
這就是來自義大利米蘭手工的精湛藝術
極致義大利貴族品牌De Rosa 創始人
Ugo De Rosa
從年少的時代
就在義大利米蘭學習自行車的技術
製造最專業的比賽用自行車
讓Ugo De Rosa的名聲在世界級的競賽選手中流傳
這份熱情延續至今
七十一歲的Ugo仍舊堅持理想
從一間小的工廠到最好的自行車公司之一,
De Rosa將義大利與全世界連結在 一起
義大利的精湛藝術不只是畫作或建築
Ugo也將自行車納入這個領域
儘管許多冠軍自行車手的名字我們都將遺忘
但De Rosa卻從未被忘記
他所象徵 的是義大利極致「純種跑車」的造車工藝
Ugo成為全世界著名的專業自行車師傅,
而Eddy Merckx成了全世界著名的自行車職業選手
他們都創造了歷史
也證明了 自己的實力
我認為
經典與藝術
都非一天所造成
因為有了堅持
因為有了要求
所以造就經典
而這背後需要的是什麼
我想就是熱情
而這點來看
DE ROSA做到了

COLNAGO歷史



這篇我想繼續延伸上一篇
來做詳細一點的介紹好了
先介紹那一個牌子勒
從我有興趣的開始好了
今天
來談談COLNAGO吧
追溯到1954年的一天
義大利米蘭城市的小鎮Cambiago上的一個小作坊裏
Ernesto Colnago開始了他的制車業
從那以後
他的自行車一度成為100多支專業賽車隊的隊車
2,000多名選手騎著Colnago的車
贏得了 6,000多場專業賽事。
Ernesto Colnago生於1932年
在他12歲的時候當起了造自行車的學徒
並且至今也從未換過任何一種職業
真是厲害
Ernesto Colnago是一個改革者
也為他贏來了越來越多的榮譽
他最初的創新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
那時他第一次採用冷鑄的技術來焊接前叉和極其微小的連接片
在此技術的採用下
誕生了前所未有的
最獨特的鋼管自行車
1972年10月25日
Eddy Merckx憑著這輛5.65公斤的自行車
刷新了世界小時賽的記錄
Colnago的下個偉大的創新是在1983年
這一年他創造了兩部神奇的鋼管自行車
帶圓錐形管組的 Oval CX和 Master
2年後
Ernesto Colnago以改革
創新家的身份出名了
他和法拉利造車行聯手製造出了第一輛碳纖維的自行車
在1987年
他又對車叉進行了改革
從而發明了帶直叉刃的Precisa車叉
2年之後
在1989年
Ernesto又推出了神奇的Colnago C35
公路車和登山車的碳纖維單體橫造
還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嘗試
接下來的是1991年的雙下管型號Carbitubo
1993年的雙下管鈦材質的 Bi-Titan
1994年問世的型號是Colnago C40
它是以後所有碳纖維車的參照物
因為其管組是Master型的雙錐形
連接處是單體橫造的碳纖維
Colnago C40也許是歷史上最成功的競賽車車種
在2000年
Ernesto Colnago和法拉利聯合
成功地推出了另一款車CF1
隨後在2001年
他們又聯合推出了炙熱的CF2
在C40風光10年之後
Ernesto Colnago在2003年的時候又向世界推出了C50
以慶祝他自己50歲的生日
Ernesto Colnago在他自己2004年生日的時候
又創造出了一款單體橫造的碳纖維美車
他將其取名為Anniversary
Colnago憑著其50多年的豐富經驗
在2006年又向世界推出了他新的創作
像叫作Extreme-C的輕量化登山車
也屬於C50系列
另外還有叫作Cristallo的碳纖維車種
在Colnago73歲的時候
他還仍然富有創造精神
仿佛才開始他對自行車設計上的追求
不知疲憊地探索自行車的最新最好設計
只想為大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自行車
或許是這份熱情
以及堅持
COLNAGO不但持續茁壯
而其中耀眼的成績
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一王四后


古代中國皇帝
後宮裡都有三千佳麗
自行車界裡也有
但沒有三千那麼多
現在就介紹意大利車界的
一王四后吧


COLNAGO

網站連結www.colnago.com/

BIANCHI

網站連結http://www.bianchi.com/

DE ROSA

網站連結http://www.derosa.it/


GIOS


網站連結http://www.gios.it/2005/eng/prima.php?page=carbonlite-bike

CINELLI


網站連結http://www.cinelli.it/









車種百百種2

上一篇大略介紹了
一些基本的自行車型
怕說光文字
會讓大家印象不是很深刻
所以這篇我就來放點圖片吧

公路車

登山車

下坡車

三鐵車

特技車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車種百百種

接著下來
來介紹車子吧
說到自行車的種類呢
已經從以前的單一功能取向上面
發展出了很多很多的功能
來一一介紹吧
公路車Road bicycle(RB)
用來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車種
由於平滑路面阻力較小
公路腳踏車的設計更加大考量速度性
使用可減低風阻的下彎把手
較窄的高氣壓低阻外胎
變速擋位高
輪徑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車都大
由於速度考量之下
所以車架往往重量較輕
在公路上騎行時效率高
由於車架輕又採用簡單高效的菱形設計
所以公路車是經典中的經典
並且也延伸出了室內場地車
三鐵車以及城市車等車型
雖然外觀上差別不是很大
但功能可是大大的不一樣呢
登山車Mountain bike(MTB)
登山車起源於1977年美國舊金山
設計為騎乘於山區的車種
通常具有變速器可變換省力或快速的檔位
有些會在車架安裝避震器
山地車零件的尺寸一般為英制單位
車圈大小為24/26/29英寸
輪胎尺寸一般為1.0-2.5英寸之間
車架尺寸也以英製為單位
例如14"、17"、19"來表示車架尺寸的大小
下坡車DownHill bike(DH)
騎乘下坡車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活動
騎手利用特製的DH在山坡上跳躍
甚至在林地上來尋求刺激
活動多在山脊等地帶
奧地利人利用DH創造出210.4KM/H的世界紀錄
下坡車的車架角度與登山車有所區別
零件與登山車一樣都為英制單位
進行此項活動時必須佩戴頭盔護甲等裝備
前叉長度也比一般車種要長很多
輪胎寬度一般超過2英寸
特技車BMX
說到特技車
應該是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的車種
外觀小
專門用於X-GAME的腳踏車
這類車為了更適合特技表演而作出了不少改造
比如更輕量化的車身等等

台灣自行車物語

這篇來看看台灣自行車
的故事吧
台灣的腳踏車傳入源於日治時代
當時沿襲日語稱"自轉車"
西元1898年
日本第一家自轉車工廠「宮田製銃所」
將國產腳踏車呈獻皇太子而零星腳踏車則進口台灣
1900年10月5日的報紙還將自轉車車禍刊載
相關廣告也開始出現於報章雜誌上面
當時位於台北北門街(今博愛路)的鐘錶店「樫村支店」
亦經銷自轉車顯示一般民眾已視為交通工具
甚至組織「遠乘會」騎車遠足
價格方面上美國進口的自轉車要比日本便宜
1905年9月
臺灣史上第一個被偷腳踏車的車主也被新聞報紙披露
依據總督府統計
1930年代
臺灣每三戶就有一輛腳踏車相當普遍
當時的照片也顯示商店街的「亭仔腳」隨處可見
購物或運送所騎乘的腳踏車停放
戰後國民黨政府遷臺
「自行車」「腳踏車」用詞方傳入臺灣
一般民眾稱鏈條脫落的狀況為「落鏈」(烙戀)
1990年代
台灣成為全球製造腳踏車的重要生產國之一
2008年
節能減碳和全球抗暖化的趨勢
高油價時代來臨
政府開始研擬維護騎乘安全的管理措施
也由於綠色環保意識抬頭下
台灣自行車開始大為流行